【融资担保三十年】二十三年置此身——我的担保从业生涯

2023年11月09日 14:53
日期: 2023-11-09


编者按:为全面回顾融资担保行业三十年发展历程,总结行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全景展现融资担保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前期组织“融资担保三十年”约稿活动。活动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行业专家的积极响应。现以专栏形式发布相关稿件,供行业机构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二十三年置此身

——我的担保从业生涯

叶斌

2000年4月,组织上从安徽省信托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上抽调我参与筹建安徽省信用担保中心(安徽省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并任命我担任担保中心副主任(创新公司总经理),开启了我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担保生涯。我在信托业的主要经历是从事外汇信贷、外汇交易等,也是和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打交道,当时我记住美国信托业权威斯考特一句话:“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以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当我初步了解担保业后,惊喜地发现,担保的应用范围更加阔大、深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担保的支点摆不进、担保的杠杆撬不动的。因此,这些年来我一直摸爬滚打在担保的前沿地带与交叉空间,践行“六个致力于”。

致力于做政府主导的担保业。安徽省担保中心成立伊始,我按中心要求,带领业务团队,遵循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在业务开拓中坚持担保是财政政策工具的身份定位,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变了当时通行的担保机构须存保证金依赖银行做业务的被动局面,逐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信用环境建设中发挥了“为中小企业增加信用、为金融机构增加信心、为地方政府增加抓手”的作用。与其同时,这些探索实践也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大陆地区)担保业注入一些创新元素、批判精神、主角意识。安徽担保一出手即以其清新之风在同业中崭露头角。

致力于做体系联动的担保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地方担保机构做强做大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安徽担保中心在探索实践中,强烈意识到这一点。按照省政府要求和中心安排,2001年2月起,我带领工作团队在国内率先试点推进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终极目标的再担保。我们的探索很快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关注,2002年3月其主办的《调查研究报告》刊登专题报告,将安徽试点的再担保冠名为“安徽模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再担保的“三步走”:第一步是统起来,以最易行的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方式,逐步把省内国有全资、国有控股担保机构接纳为省担保中心再担保成员单位,统一服务宗旨、发展理念、团队训练、风险管控,把“散兵游勇”集结为正规队伍;第二步是实起来,省担保中心进入担保集团时代,通过注资参股,以股权为纽带做实全省担保体系,增强个体内生力,提升整体影响力;第三步是活起来,在治理方式、省市协同、业务分工、人才交流等方面营造创新氛围与可持续成长力。我调离省担保集团后,再担保体系建设更有长足发展。

致力于做借力发力的担保业。担保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想象空间特别大。问题在哪里,就可以把担保的“支点”摆放在哪里,凝聚多方能量,解决问题;机会在哪里,就可以把担保的“支点”摆放在哪里,利用多方智慧,把握机会。在省担保集团党委领导下,我带领团队运用这种借力发力的做法放量发展业务。起先是全面与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合作,由中行动员全省分支机构整批向省担保集团推荐成长性(具有自生能力,林毅夫观点)项目,我们称之为“趸买”,对于经省担保集团确认符合担保政策的项目,由担保集团与中国银行组成联合尽调团队,将其中满足担保条件的项目反馈给中国银行,我们称之为“趸卖”,由中行审查放款,非常便捷、流畅、有质量。后来取得经验后,我们把这套做法总结为“批量获客,联合尽调,风险共管,责任分摊”,并全方位、多层面推广“趸买趸卖”业务:“趸买”地方政府,“趸卖”金融机构;“趸买”企业集团,“趸卖”金融机构;“趸买”产业园区,“趸卖”金融机构;“趸买”行业协会,“趸卖”金融机构,不一而足,形成千帆竞发、风生水起的局面。

致力于做质量至上的担保业。质量至上是以风险可控为坚实基础的。二十多年来,我在业务实践中,潜心研究担保风险防控,形成自己的“风控观”,即把担保风险分为原发性风险和继发性风险。那种以道德风险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风险项目必须被拒绝在担保大门之外,即使有足额抵质押也不能沾染,因为原发性风险多可防,不可治;而发生在受保过程中的继发性风险,多是经营性风险,皆可防,多可治。我在实践中构建起“陪伴有温度、事先有预案、跟踪有节点、流程有设置、识别有标准”的一套“治未病”实践逻辑。在大的经济周期和特殊社会环境中,还要构建起全面风险管理观念,比如肇始于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初的经济新常态和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担保业受冲击尤其严重,我在实践中力行、文章中呼吁的都是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即担保机构不仅要强化自身风险管控力度,还要广泛动员和开发各方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守住信用,配合金融机构守住担当,支持地方政府守住底线。

致力于做普惠乡村的担保业。早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我也是受命于突破农村金融困局于2015年底负责筹建安徽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之后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我带领团队于2016年4月创立“劝耕贷”,以信用为王、成长优先的新模式,颠覆避险为王、抵押优先的农村金融老传统,充分发挥有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突破“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不可能三角”,以担保的杠杆作用,组合政银担多方能量,用放活金融之水方式服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守乡农人”、召唤“返乡农人”、吸引“下乡农人”,融合新农人,建设新农村,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农村深度渗透、精准滴灌。推广“劝耕贷”连续四年写入安徽省委一号文件,连续两年进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我们的探索可谓卓有成效。

致力于做与时俱进的担保业。2020年我退休了,人离开了担保岗位,但心有千千结,结结在担保,加之中担协、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委托的一些研究课题以及安徽大学、浙江大学相关学术事项的委聘,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论述,我深刻认识到与时俱进更新理念、转化赛道是担保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淬炼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目前一些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确需重新评估,要逐步让提高首贷率(通过担保增信而使小微企业、“三农”主体首次取得银行体系贷款,走上规范的负债经营之路)、提高“出巢率”(腾笼换鸟,使担保资源周而复始服务最需要帮扶的小微企业、“三农”主体)、降低涉诉率(向内发力,增强风险柔性化解能力,而非一诉了之)等进入担保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担保解决实体经济中“麦克米伦缺口”问题的发力点应主要放在填平补齐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成长“缺口”上,使它们基本面更健康、成长力更厚实、诚信度更养眼,以此引导和吸引金融机构更主动来弥补合拢其资金“缺口”,这才是最理想的金融生态和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的生长环境。

我投身担保业二十三年,选择无悔,经历丰富。作一首七律诗来总结这段从业生涯:悯农忧企一心真,二十三年置此身。岁月光辉如意事,风云际会有情人。生涯不老须除旧,事业常青在创新。了却浮名浑入睡,梦中言语也精神。


作者:

安徽担保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安徽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叶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8 15:26:07